提到医生,你最先会想到什么?是救死扶伤的锦旗下,医院里妙手回春的专家教授?还是争分夺秒的手术台上,用医术改写病人命运的外科医生?医生,不仅仅是奋战在医院的那些大医生,还有那么一群普通医生,他们一辈子奋战在基层一线,同样尽职尽责地治病救人。他就是一名普通的基层社区医务工作者,普通得很多人看一眼就会忘记,他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,也没有耀眼的光环,但多年来,用真情和爱心诠释着自己的心路历程。他就是山东省汶上县基层好医生张万卷。
半路学医,成为社区医生。严格说来,张医生不算是科班出身的医生,他1989年参加工作,3年后到菏泽地区卫生职工中专在职班参加学习,1995年拿到毕业证后,来到山东省汶上县南王镇寺前一村卫生室做乡医。
在基层工作,不能只会“单打”,要学会“两条腿走路”,在用现代医学为群众解除病痛的同时,还要用传统中医方法为广大群众服务。他虚心学习中医,时常向中医大家请教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。为了不使自己的知识落后,他还经常参加各种中医绿色疗法学习,力求掌握前沿理论知识及最新的治疗手段。张医生充分利用每一寸光阴,不放过任何一次开拓视野的机会,学习医学知识,扎扎实实地锻炼操作技能,终于练就了一手好医术。在寺前一村这方天地里,张医生找到了用武之地,他每天都要诊治50个以上的病人。凭着过硬的医学技术,凭着对乡亲们的一片痴情,张医生很快成为特别受人欢迎的好医生。
妙手仁心,成就居民心中口碑医生。每天早上七点,在山东省汶上县南旺镇寺前铺一村卫生室,张万卷医生已经准时在诊所接待患者。患者从上至80多岁的老人,到下至几个月大的婴儿,每天能接诊上百个患者。全年无休,除了睡眠,他全部的时间都放在工作上,而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患者的康复。
每天近15个小时的工作时间,让张医生夫妇感觉十分疲劳,但乡村医生就生活在群众身边,工作时间确实没法硬性规定。天还不亮,有孩子因为发热头痛来求诊,张医生二话不说,赶紧起来开门接诊;半夜刚刚睡着,有老人因为腹痛剧烈过来敲门,张医生毫无怨言,马上爬起来进行诊断和治疗。一年365天,张医生每天都在群众身边;一天24小时,张医生随叫随到,随时为百姓解除痛苦。新冠疫情期间,张医生在不耽误诊所工作的同时,积极参加社区防疫工作,对归乡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,测量体温,跟踪随访,忙了这头忙那头,一天没有空闲时间。张医生的工作,受到县卫生局的认可,工作十几年来,张医生年年被评为先进个人。
及时转型,用实际行动传播健康生活。在诊所看病,就必须一专多能,一定要勤动嘴、勤动手、勤动脑。看病时,要不厌其烦地多问患者;有疑问时,要虚心地向同行请教;还要抓住任何机会学习,使劲往脑袋里装知识和经验。
“在基层行医,取得病患的信任不易,所有的信任都是通过一个个成功的病例积攒起来的。”张万卷大夫感触颇深地说,作为一个基层医生,一定要心细,因为再小的一个差错,对于患者都是百分之百。因此,不论面对哪个患者,诊断时,他总是多方求证,谨慎小心,治疗时果断进行,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,也从不敢有一丝侥幸。
西医有优势,也有劣势,张医生对此深有体会。为了改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和输液过多的现状,张医生除定期参加县卫生局组织的医学技术培训外,还积极参与凤保堂的转型培训,认真学习中医知识,推荐使用经济实惠的凤保灸、凤保嫝等产品,极力推广中西医结合的绿色疗法。在使用中医绿色疗法过程中,发现凤保灸尤其对疼痛类、慢性病类特别管用,其中有一个患者腹部疼痛难忍,张医生辩证以后诊断为急腹症,使用凤保灸施灸,15分钟以后,患者疼痛明显缓解。同时小儿、妇科等常见病,张医生用凤保灸、凤保嫝调理也不在话下。
张医生擅长急诊、小儿科,他的家属擅长妇科,在诊所内,一有空闲,夫妇俩就一起探讨服务体会,交流诊治经验,千方百计为群众减轻经济负担。在大医院花十几万都没有治好的病例,在张医生的诊所只花几十块钱就治好了。张医生的绿色治疗技术传向十里八乡,一些大城市的病人,也都不约而同地奔向这个小小的乡村诊所。
张万卷医生说自己的手机每天都响个不停,每天都有五十六个电话,或咨询病情、或要求开药、或询问何时开门。“健康所系、性命相托,患者找我看病,就是对我的信任,我就要竭尽全力解决患者的疾苦,他们一句感谢就是我最大的快乐,被患者需要就是医生的动力。”张万卷大夫这样形容自己的职业!
编辑:应晓霞